2017醫械市場6大趨勢 除了兩票製還有這些
發布時間
:2017/04/17 點擊量
:
本文節選自易凱行研報告《質變的前夜—2017中國醫療健康產業投資白皮書》
總體來看
,2017年中國的醫療技術與醫療器械市場將呈現以下幾個重要的發展趨勢
:
1
、兩票製全麵實施推動渠道變革
2017年兩票製將從去年的試點走向全麵實施
,大企業將會將渠道下沉
,中小型代理商將被淘汰一批
,兼並一批
,轉型一批
。在此趨勢之下
,行業內將會孕育三大趨勢性變革
:橫向收購
、縱向延伸與轉型
。
在橫向收購方麵
,資金充裕
、實力雄厚
、渠道廣布的大型商業公司
,將不斷兼並與整合區域型渠道
,並將渠道打造成供應鏈整合方案的提供商
,業績將迎來爆發
。
縱向延伸又可分為三種
:一是生產型企業下遊渠道化
,即大型企業收購經銷商
,例如美康收購倚天生物
,安圖收購盛世君暉
;二是流通型企業上遊自產化
,即流通企業收購上遊技術
,例如流通起家的潤達醫療並購POCT高技術壁壘產品線
;三是流通企業下遊服務化
,即流通企業向終端服務延伸
,比如迪安診斷繼續積極布局終端第三方實驗室
。縱向延伸使得企業在上下遊有了更多的話語權
,從而通過協同作用提升了企業利潤率
。
轉型是指醫療器械生產型企業與渠道型公司之間業務模式的轉變
,譬如部分器械經銷商在兩票製
、營改增及大整治背景下轉型CSO
;部分器械代理型商業在上述背景下或將轉型配送型商業
。
總之
,渠道商的並購
、延伸
、及轉型將使得渠道環節逐步走向集中
,這是兩票製趨勢下渠道整合的未來出路
。
2
、分級診療帶來國產設備的機會
2017年
,分級診療改革將會繼續深入
,並在全國各地全麵鋪開
。雖然病人端的觀念不會迅速改變
,但“春江水暖鴨先知”
,分級診療將帶來醫療資源配置向基層下沉
。與我國高端醫療設備市場被外企壟斷的局麵不同
,廣闊的基層醫療市場
,一直是國產品牌縱馬馳騁的疆場
,而從政策麵上看
,國家亦鼓勵與支持基層醫療單位使用優秀的國產醫療器械與設備
。我們預計隨著政策的傾斜與資金投入的側重
,國產優秀的器械品牌
,無論是有渠道有產品的大品牌還是在技術上有獨到之處的後起之秀
,在基層領域將迎來爆發
。
這其中
,一方麵是基層現有設備更新換代升級的機會
,另一方麵則是能滿足不斷增長的基層醫療需求
,但又操作簡便的設備的機會。我們將重點關注檢驗診斷設備(尤其是POCT及快檢設備等)
、慢性病相關家用設備
、醫用康複器械
、醫生隨診隨訪設備
、超聲等安全簡便的影像設備等基層設備領域
。
3
、基於器械的第三方服務方興未艾
隨著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對各種新興模式的不斷摸索
,我們認為越來越多的機構與公司會意識到
:為醫院服務
、與醫院共贏的“互利模式”
,會比革醫院命
、搶醫院生意的“顛覆模式”更符合目前的醫療商業環境
,在此之下各類基於器械的第三方服務機構將大有可為
,各類“互聯網+”的思維與模式也會融入到這些服務中
。
2016年10月
,國家衛計委印發《醫學檢驗實驗室基本標準和管理規範(試行)的通知》
,明確醫學檢驗實驗室屬於單獨設置的醫療機構
,為獨立法人單位
,獨立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由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設置審批
。進而2017年1月國家衛計委頒布的《關於醫學影像診斷中心等獨立設置醫療機構基本標準和管理規範解讀》明確醫學影像
、檢驗
、血液淨化
、病理中心作為獨立醫療機構勢在必行
。
從衛計委對第三方診斷
、影像與病理等的發文支持
,以及大型醫療企業在這方麵的布局與並購可以看出
,基於醫療器械與設備的第三方診斷
、影像
、病理、物流
、消毒
、維修
、設備打包等新興的集約化服務模式將有力地推動醫療行業的發展
。由於這些領域同時也是資本密集型行業
,相信將會有大量的投資及並購事件發生
。
我們看到在第三方檢驗領域
,龍頭企業金域檢驗即將上市
,後起之秀如千麥醫學
、北京和合等也持續得到資本的支持快速發展
;在第三方影像領域
,一脈陽光獲得高盛的A輪投資
,平安好醫生
、上市公司廣宇集團等也積極布局該領域
;消毒領域
,老肯醫療及國藥控股正在積極布局第三方消毒供應鏈
;而第三方維修的企業如昆亞醫療
、柯渡醫療分別登陸新三板與獲得資本投資
。
我們還觀察到
,如第三方檢驗
、第三方影像等與診斷相關的第三方機構
,不僅可以向醫院提供服務
,更可以麵向廣大的消費端市場
,如能結合好早篩
、體檢等產品服務
,將衝破醫院市場的窠臼
,創造出萬億級別的健康保健市場
,如再與大數據
、人工智能等“互聯網+”相結合
,或與新藥研發等對接
,將有不可估量的爆發潛力
。
4
、新技術滲透器械領域
早篩技術
、人工智能
、3D打印
、醫療機器人等將帶來診療的顛覆性革命
。
目前早篩可分為兩大類
:遺傳病早篩與腫瘤早篩
。遺傳病早篩通常是指產前篩查和通過基因檢測的方法來計算得遺傳病的概率
;腫瘤早篩是指在有臨床症狀之前通過液體活檢
、基因測序等手段對腫瘤做早期發現
。這兩者對於提高人口素質
、提高腫瘤生存率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日前癌症早篩公司Grail獲得9億美元的B輪融資
,再次激起了資本的熱度
。早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未來結合人工智能診斷等技術
,又將誕生萬億級的藍海市場
。
人工智能診斷方麵
,人工智能和醫學影像的結合是近來熱門的關注點
。中國和美國的醫學影像數量去年增速分別是30%和63%
,而放射科醫師數量增長率僅分別為4.1%和2.2%
,影像科診斷供需缺口巨大
。人工智能讀片的新趨勢或將顛覆未來影像學診斷
,彌補人工診斷的數量和準確度的不足
。目前
,來自穀歌大腦與Verily公司的科學家開發出的診斷乳腺癌的人工智能診斷準確度達到88.5%
,完勝人類著名病理學家73.3%的準確度
。未來人工智能診斷的更多病種突破及準確率的提升
,將完美契合第三方影像行業的迅速發展壯大
,使得影像雲診斷平台成為影像診斷的最終解決方案
。
3D打印醫療器械是另一新興領域
。骨科器材類的3D打印產業近幾年已初步投入了使用
,如史賽克的3D膝關節置換
,愛康醫療的3D髖關節
,科太邁迪的3D關鍵骨打印
。3D打印另一大應用領域是齒科
,海外的巨頭BEGO
、普蘭梅卡等醫療巨頭都紛紛生產適合口腔應用的3D打印設備
,如3D Systems
、EOS也被初步引入了中國的醫院
。技術的更迭將是器械市場發展的確定性趨勢
。
全球醫療機器人行業2016年營收達到約85億美金
,保守估計未來5年年平均複合增長率將達到15%
,至2020年將超過150億美金
。這其中
,手術機器人將占60%
,而康複機器人將占20%
。手術機器人中
,達芬奇機器人自獲批以來已成功完成了百餘萬例複雜手術
。康複機器人也在技術的逐步突破下日漸進入市場
,根據密西根大學康複機器人協會預計
,康複機器人未來5年複合增長率37%
,遠高於其他醫療機器人
。這一領域中
,國外企業ReWalk
、Cyberdyne
、Hocoma
、Woodway等公司的外骨骼機器人已嶄露頭腳
,中國的蝶和科技
、傅裏葉機器人
、安陽神方等康複醫療器械公司自產的醫療機器人也逐漸投入使用
。
目前醫療器械領域的這些新技術的公司尚處於早期
,仍主要以pre-A輪
,A輪投資為主
,今年我們預計這些領域會有越來越多的創業公司及投資事件
,領先企業也將初露端倪
。技術平台型公司v.s.垂直領域公司
;大企業的創新部門v.s小型創業公司
,誰將脫穎而出我們將拭目以待
。我們認為平台型公司看遷移落地能力
,垂直領域公司看渠道推廣能力
,大企業創新部門看協同及資源互動能力
,小型創業公司看技術單點爆發能力
。
5、精準醫療逐漸由概念走向成熟
2015年1月
,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先生提出“精準醫療計劃”
,“精準醫療”一詞漸成醫療領域的熱門詞匯
,隨著NGS
、基因編輯
、DNA捕獲
、生物信息等技術的不斷成熟
。精準醫療也逐漸從概念走向成熟
。從診療流程來看
,精準醫療可以分為早期篩查
、疾病診斷
、和預後隨診
。
在遺傳早篩領域龍頭企業基本成形
,貝瑞和康即將登陸資本市場
,諾禾致源獲得國投創新的大額融資
,安諾優達生產的基因測序儀NextSeq 550AR
,以及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檢測試劑盒獲得CFDA的醫療器械產品注冊批準。在腫瘤早篩領域,近日
,癌症早篩公司Grail獲得9億美元的B輪融資
,再次激起了資本的熱度
。早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未來結合人工智能診斷等技術
,又將誕生萬億級的藍海市場
。而鶤遠基因的創始人之一
,張鶤教授及其團隊在《Nature Genetics》 上發布最新力作
,在世界上首創高通量甲基化無創檢測新技術
,未來可以用於癌症無創早篩與溯源
。在國內
,博爾誠引入的結直腸癌甲基化基因早篩產品也獲得了CFDA的醫療器械證
,這些成果都將掀起行業的熱度
,預計國內該領域也將誕生一批創業公司
。在技術上
,早篩的發展主要依賴於液體活檢
,DNA捕獲與擴增等技術
,甲基化及其他靶點的發現等技術的發展
,同時也需要積累足夠的臨床數據
,具備明確的臨床指證
,才能逐漸成為早期篩查的金標準
。
在疾病診斷方麵
,精準醫療目前應用最多的就是腫瘤的精準用藥及隨診
。通過腫瘤的分子病理學檢驗
,如NGS
、一代測序
、PCR
、FISH
、CTC
、單細胞測序等技術
,從分子的層麵解釋患者的個性化情況
,從而在臨床上製定精準的治療方案與了解預後情況
,結合靶向藥物
、細胞治療等手段
、實現精準與個性化的治療
。
目前
,國內的NGS與ctDNA領域競爭局麵火爆
,眾多企業呈百舸爭流之勢
,經過最近兩年的跑馬圈地
,行業即將迎來洗牌期和更殘酷的競爭
。我們預計整個行業在短期內將看各家的商務拓展及商業化落地能力
,中期看服務質量和產品研發與報證能力及客戶粘性
,長期將看大數據的積累應用
、商業生態的打造及新技術的開發與商業化
。企業方麵,規模領先的世和基因
、燃石醫學等企業持續得到資本關注
,而以元碼基因
、美因基因
、基因加
、臻和科技為代表的新興勢力也正在以各自不同的切入點迎頭趕上
。
6. 海外投資與並購勢頭持續強勁
2016年底以來
,市場上的投資機構及大企業在醫療器械的投資中
,以穩健性為主
,重視有銷售利潤
,有成熟渠道的穩定型的投資機會
,並開始積極尋求海外有技術的公司進行投資
,以實現產品的引入
,並與國內的渠道優勢互補
。由於整體上看醫療器械商業化的周期快於新藥,我們預計今年投資機構
,特別是美元基金
,將會沿襲此趨勢
,繼續加大對海外技術型醫療器械企業的投資甚至並購
;而A股公司並購海外醫療器械企業也將持續進行
,海外並購已成為國內企業引入國外技術
、海外企業在中國商業落地的有效方式
。
2016年至今
,九安醫療9,388萬歐元收購eDevice
,加碼醫療檢測設備
;紫鑫藥業收購Nabsys2.0
,進軍基因檢測
;京東方5000萬美元投資以色列無創醫療設備公司Cnoga
;三諾生物以2億美元收購美國PTS診斷
,進入IVD行業的POCT診斷領域
。體外診斷
、基因測序
、創新醫療設備作為技術壁壘高
、增速快的熱門領域
,是龍頭收購的必爭之地
。2017年又將是國內龍頭爭相布局海外的一年
。
來源 :易凱資本